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2011年新的防水透氣(濕)材質介紹

從2010至2011年將有不少新的防水透氣(濕)材質會進入市場,BPL形容這些新材質的出現將打破長久以來防水透氣市場傳統態勢。如果從數據看來這些新的材質個個都有著堅強實力,下半年的這場防水透氣材質激戰應該在所難免。目前廠商的頻頻出招,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被動接受當然更應該主動出擊,因此小弟利用過年期間搜集並整理了相關最新情報,希望藉由以下的介绍讓大家對這些材質有先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也能讓大家做為未來採購時的參考。

在閱讀本文前為了讓你更了解防水透濕作用與材質原理,我建議你可以先閱讀本站的另一篇文章「防水透氣杉質的相關知識」,可以幫你建立更多基礎的觀念。

Polartec NeoShell:
NeoShell材質的推出對當前抗水透濕市場可說投下了不小的震撼,因為以目前的技術數據看來,它的透氣度不但把GTX甚至eVent都遠遠拋在腦後,更有國外文章說它是「夢幻的材質」。至於Polartec也毫不客氣的宣傳NeoShell將會是市場上最透氣的防水材質,他們的這份自信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我們先來看看以下這幾張圖,了解NeoShell的結構與作用方式:

NeoShell材質作用說明(圖片來源Polartec網站)

NeoShell材質結構說明(圖片來源Polartec網站)

NeoShell與傳統材質結構比較
從最後的這張圖以及NeoShell原廠PDF文件第八頁右側的小圖就可讓大家看清NeoShell的疏水型微多孔PU膜層結構(Polartec® NeoShell® features a proprietary, patented construction process creating a new hydrophobic, microporous, polyurethane membrane with a tightly controlled range of pore sizes.)。以RAB網站所列出的NeoShell技術數據與特色如下:
防水性10000+mm(5000mm+經過20次水洗與乾燥或是24小時水洗)。
空氣流通性0.5cfm or 2 l/m2/sec-ISO 9237
99.9%防風性。
彈性佳。
安靜。

基本上NeoShell是以Poltec 2010年推出的Power Shield Pro材質發展而來,不過NeoShell把抗水能力從3000mm提高到10000mm以達到"防水"等級所需的標準,另一方面通風流量則由5CFM降低至0.5CFM*

由於NeoShell是從自家透氣性較高的微多孔式PU軟殻膜層發展而來,所以從最後一張比較圖中我們可以看出NeoShell膜層的絲狀結構不但較傳統材質稀疏,而且因為結構粗細達到了亞微米(sub-micron)的程度,因此NeoShell不但在同一單位面積上可以有比傳統材質更多的透氣孔,而且它的透氣孔也比傳統材質大許多,這也讓NeoShell擁有較其他材質更好的可通風性(air permeable)優勢。

NeoShell材質可達到的通風性根據原廠數據,流量為0.5CFM或2l/m2/Sec,相較之下GTX的空氣流通量是0CFM也就是完全不通風,而直接透氣的eVent則只有僅僅0.1CFM的流量。也正因為NeoShell具備如此的空氣流通性,所以它不必像GTX等傳統材質只能由內而外單向的利用蒸氣壓來達到透濕作用而是可以讓材質兩側空氣流通。可通風的好處是不必再等待材質內側累積溫度和濕度(提高蒸氣壓力)就可以有透氣作用發生,而且通風性對於降低材質內濕度的能力比傳統材質更直接也更明顯,也就更能保持材質內的乾爽。

如果把NeoShell通風流量數字轉換在透氣數據表現上,根據資料顯示它的透氣度比市場上的頂尖防水透氣材質(應該就是指GTX)高出5倍,甚至比eVent都高出2倍以上,這個表現讓其他防水透氣材質廠商看了應該都冷汗直流吧。

雖然這NeoShell實力的確是不可小覷,但值得一提的是,NeoShell在出色的高透氣數據表現外,它的抗水值卻只有普普的10000mm表現(GTX為20000mm),我想這應該與其膜層結構有關。雖然大家老是說防水透氣材質比較重點應該放在透氣性高低才對,不過NeoShell抗水值不高這點卻很快的就成為其他競爭對手攻擊的焦點。

目前確定將使用NeoShell材質的廠商已經相當多,包括66North.Mammut.Marmot.Montura.Rab.TNF.Vadue與Westcomb,預估今年秋季就會有商品正式上市。

*關於傳統透濕材質作用原理以及通風與透濕的不同請參考「防水透氣材質的相關知識」文章。
*CFM是指每分鐘流過體積為一立方英呎之流量。

Polartec原廠的說明

eVent:
目前屬於GE旗下的eVent材質雖然沒有推出新產品,但它們所推出的可是全新的市場合作策略,根據eVent官網的文件顯示,這個合作策略主要將包括二個部份:
1.廠商使用eVent薄膜製做產品,可以選擇標示或不標示eVent標誌在其成品上。
2.廠商可以使用eVent薄膜再與以加工,例如加上自己的材質等製做產品,並且可以掛上廠商自己的材質品牌。

這個合作策略的重要意義在於其他廠商將可以利用eVent的防水透氣膜層來加工製造出掛上自有材質品牌的商品,所以不只eVent在廠商利用上自由度大增,更可讓eVent擴展市場的接受度,可說是讓GE與廠商都能互蒙其利,這個新的市場合作策略因此也很快的就有了具體成果,這部份會在後文的材質中看到實証說明。

最後還有個消息要和大家分享,就是eVent可能會在明年推出加強通風能力的eVent版本以對抗NeoShell,這部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eVent官網的說明

MHW Dry.Q:
MHW的Dry.Q就是前項所說eVent新市場策略下的產品,MHW第一次拋開了GTX轉而和GE合作,利用eVent膜層加工,結合全新的表布、裡布、黏著劑和貼條所推出的防水透氣材質,並掛上MHW自己的Dry.Q材質品牌。

Dry.Q預計將會推出以下三個系列,但只有Elite是使用eVent薄膜,其它二款使用的是有孔PU膜:
Elite:這是Dry.Q中最耐用的款式,適用於高山攀登或滑雪。
Core:
目標是一般的使用者。
Active:輕量而且彈性,適合高活動量時使用。
預訂2011年秋天Dry.Q就會有產品上市。

MHW原廠網站的說明 
Columbia Omni-Dry:
Omni-Dry比起上面的材質就更不能說是"新"了,因為它從2010年夏天就已經公開並在今年春季正式推出產品。PE材質的Omni-Dry基本上可視為Columbia在2008所推出的自家第一個PU薄膜型防水透濕材質Omni-Tech的"新昇級版",只是Omni-Dry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很傳統的,像是貼條部份。

Columbia很清楚的把Omni-Dry市場競爭的目標直接瞄準了GTX,在原廠網頁的說明裡就可以看到它什麼表現都是拿來和GTX相比,例如它號稱Omni-Dry防水和透氣性就都足以媲美GTX。但事實上Omni-Dry材質的最大優勢應該是在於輕量上,原廠宣稱相對於GTX,Omni-Dry的重量輕上足足有75%,平均來說一平方碼 Omni-Dry只有7g,而GTX則是40克重,所以Columbia也號稱它是市面上最輕的防水透氣材質。未來Omni-Dry有三個不同的系列,產品價格區間將會在240-400美元間。

Columbia原廠網站說明
GTX Active Shell:眼看其他廠商個個來勢洶洶,身為市場老大哥GTX當然也有所準備,它們將推出新的Active Shell材質來應戰。很湊巧,這Active Shell就像NeoShell一樣是由軟殻層發展而來,Active Shell基本上就是以1995年GTX推出的抗水且高度透氣的Activent材質為基礎改良而來。

Active Shell雖說是"新",但事實上其材質仍採用的GTX傳統結構,也就是ePTFE薄膜加上PU,這部份是並沒有任何改變的。但不同的是Active Shell利用PU層本身取代原本用在PU內外二側貼合ePTFE與裡布所需的黏著劑。這樣的改進代表了Active Shell可以減少了原本在PU兩側會阻礙透氣並增加重量的黏著劑使用量。除此之外,GTX也把Active Shell的PU以及表裡布都做到儘可能的薄使得的Active Shell的透氣性可以顯著提升。

Active Shell的主要特色在於:
1.更輕量:重量號稱只有其他GTX的一半。
2.更透氣:Active Shell 的RET(濕阻抗)值約在3左右。
為了讓大家對這個RET值約3數字有個更具體的概念,我舉個例子,這個濕阻抗值和軟殻級的WINDSTOPPER差不多。

Active Shell未來的定位將是在高運動量活動,例如跑步、騎單車時使用,至於和原本的Paclite系列的區別將會是穿著的舒適性較高以及適用於更高的環境溫度。

目前確定將使用Active Shell材質的廠商將會包括Adidas.ArcTreyx.Castelli.Gore Bike.Mammut.ME.TNF等等,今年秋天就會有商品上市。

GORE-TEX原廠網站說明1 
GORE_TEX原廠網頁說明2

至於其他廠商的動態,據了解Pertex也將和GE合作,利用eVent加工推出名為Pertex Shield DV材質,看來GE的這個合作策略目前可說是已收到初步成效了!

眼看在GTX發明後的30年間,防水透氣材質科技一直持續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我期待在各廠商的努力下,新科技能為使用者帶來戶外活動更多的舒適性和保護,而不只是廠商彼此競爭甚至提高售價的手段,如此一來我們消費者才能真正從中受益。不過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不管科技如何進步都別忘了你自己才是裝備的中心,認真思考自己的需求和感覺配合正確的知識與技巧才是最重要的,與大家共勉之!

以上這些資訊和分享都是目前手上所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而成,未來有新資訊我還會繼續補充。另外,如需轉載或連結本文請一定要和小弟聯絡請勿擅自轉貼,謝謝合作!

最後拜個晚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順利!

山行者豪哥 2010/02/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